今日头条|廖西元: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
点击上方“乡村发现”可以关注哦!
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工作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和制约瓶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廖西元(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工作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和制约瓶颈,立足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科技布局,围绕集中力量办大事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贯通科研、推广与教育培训“三大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科技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农业科技布局进一步优化,突破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供给能力大大提升
应对新一轮全球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前沿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三个层次布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供给能力。2016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一是面向国际前沿,大力推动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攻关,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依托转基因重大专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在遗传改良、资源高效利用、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理论和方法,创新基因编辑、生物合成等一批革命性的重大技术,水稻、黄瓜、家蚕等农业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6%,禽流感病毒演变、跨种间传播与流行规律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面向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集成攻关,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技术瓶颈不断突破。以重大品种、智能装备为核心,以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强技术集成,培育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谷子等一大批新品种,培育出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超级稻新品种百亩连片实现亩产1026.7公斤,杂交玉米新品种百亩方实现亩产1151.65公斤。集成创新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增四改”、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模式。三是面向长远发展,大力推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农业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强化。按照“学科群”建设思路,实现重点实验室建设从“一个一个建”到“一群一群建”的重大转变。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3.4亿元用于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通过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以42个综合性实验室为龙头、297个区域性/专业性实验室为延伸、269个科学观测试验站为支撑的重点实验室学科群体系。围绕作物种质资源、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在全国遴选建立456个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和10个数据中心,形成农业科技数据观测监测网络,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
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推广服务活力得到激发,成果转移扩散能力大大提升
着力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着力解决技术转移链条不畅、人员队伍不强、推广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步伐。一是改善工作保障,强化条件建设,让推广单位“有条件”履行推广职能。实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改善推广工作条件,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8.5亿元,支持3万个乡镇推广机构建设业务用房、购置仪器设备,项目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二是提升队伍素质,引入新生力量,让推广队伍“有能力”服务农业生产。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专项,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亿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骨干人才培养、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实施特岗计划、地区性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招录农技员补充基层一线。三是完善推广方式,强化平台建设,让推广人员“有办法”推广先进技术。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推广责任农技员、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加快推动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开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全国农技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明显加快。四是集聚多方资源,创新服务理念,让推广体系“有活力”开展推广服务。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技术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推动农技推广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技人员活力,提升推广服务效能。在全国7个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鼓励引导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经济结合更加紧密,驱动产业发展能力大大提升
针对科技力量分散、研究低水平重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问题,着力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组织科研攻关,有效引导技术与人才、资本、企业、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实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效果显著。2014年以来,以解决行业、产业和区域性重大问题为导向,按照“有任务、有目标、有团队、有资金、有考核”的要求,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创新运行机制,构建了50多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参与联盟建设的单位和企业上千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改变了供需分离、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的格局,搭建了多学科协同、科企紧密协作、科技创新上中下游衔接的平台。二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贡献巨大。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集聚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建立了水稻、油菜、生猪、大宗淡水鱼等50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央财政稳定支持2700余名农业专家,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培训、政策咨询和应急服务,破解了以往靠单个课题、单个项目、单个单位无法解决的产业难题,已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三是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稳健起步。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创新要素,搭建科技经济一体化平台,初步建立江苏南京、山西太谷等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共建中心的良好局面,为打造一批区域经济增长极、引领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农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取得突破。选择部分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将种业科研成果归属依法赋权给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鼓励科技人员持股兼职,推进科技成果公开交易,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引领全国农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生态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大大提升
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着力推进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利用,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保障体系、省县两级示范体系和监测考核体系,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一是节水农业加快发展。建立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改善田间节水设施,推广节水品种、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旱作农业技术,示范应用面积达5000万亩。目前,农业用水总量稳定在3800亿立方米左右,有效利用系数逐步提高,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推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2016年,全国农用化肥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实现零增长。加大绿色防控力度,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集成推广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模式。2016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农药使用量连续几年下降。三是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有序推进。整县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粪污综合利用有效模式,构建畜禽粪污治理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目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存栏调减已超过1600万头,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利用率已接近60%。四是秸秆地膜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全国秸秆还田面积达7亿亩,牛羊粗饲料70%左右来源于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甘肃、新疆颁布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条例和标准,建立了全程监管模式和体系,甘肃、新疆等地膜使用重点地区废旧地膜当季回收率近80%。
乡村发现转自:农民日报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 论道三农:hncwsh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原创文章发布平台。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